首页 新闻资讯 今日京津冀环渤海
日前,由招商银行天津分行主承销的“25中交天航MTN001(科创债)”成功发行,标志着天津市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总规模突破200亿元,位居全国第8位,并实现发行主体全覆盖。
截至10月31日,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总量突破1800万人次,达到2024年全年总量的98.5%,同比增长17.6%。其中入出境外国人超过52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4.2%,已超2024年全年入出境外国人总量。
为培树“鲁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搭建产销一体化平台,集中展现全省各市优质畜产品魅力,近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绘制了山东省优质畜产品地图,遴选收录优质畜产品企业255家,覆盖全省16市,产品涵盖肉、蛋、奶、蜜4个大类,种类齐全、品质优良。
今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外贸发展呈现稳中提质、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据石家庄海关统计,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5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0.4%。其中,出口1.0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2%,出口值连续6个月保持稳定增长。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化、智能化改造有了核心利器。日前,在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两款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工业无线通信芯片揭开面纱,标志着我国在工业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从标准引领、技术领先到芯片首发的关键性突破。
今年上半年,吉林市外贸进出口额达到39.7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连续8个月增长。
为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使用,助力我省涉外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不断加强市场培育、优化金融服务、夯实业务基础,推进我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量扩面提质。
近日,省科技厅公示全省2025年首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名单,我市共有442家企业入选,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我市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的显著成效。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的一个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河北省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按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今年将400余家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
8月12日,以“数智赋能 区域协同”为主题的2025京津冀大数据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在石家庄举办。活动发布了《2025京津冀大数据产业供需项目清单》,涉及供方技术成果45项、需求信息17项;组织签署了《京津冀三地协会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等9个项目合作协议;廊坊开发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云智能集团、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园区进行了大数据产业供需信息发布。
8月13日,随着由4艘纯电动拖轮组成的“绿色舰队”在中船天津码头鸣笛启航,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纯电动拖轮船队正式投入使用。今后,这4艘纯电动拖轮将主要用于在天津港水域协助各类船舶进出港及靠离码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