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两位高技能人才首获“大国工匠人才”殊荣

9月23日,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钽铌制品分厂技术质量组员工、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郭从喜,国能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机设备管理部焊接班技术员、高级技师张玉川,被评选为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次获得此项国家级崇高荣誉,实现了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被誉为“毫芒刀客”的郭从喜,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国务院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三十余载耕耘于特种材料加工一线,他潜心钻研,成功攻克了钽铌材料机械加工中的诸多技术壁垒,自主研制出一套适用于钽铌材料高效精密加工的专用刀具,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刀具几何角度设计应用的空白。小小车刀在他手中蕴藏着大学问,微米之间的精准掌控,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目前担任航空自控发动机用各型号火箭喷管成品加工专项组的现场技术指导,持续为高端制造贡献力量。


人称“铁裁缝”的张玉川,是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三十八年如一日,他以钢铁为布料,以焊条为针线,苦练焊接技艺。他勇于创新,自制焊钳成功解决了过热器联箱隔板的焊接难题,填补了技术空白,节约检修费用216万元;他采用的“破坏恢复法”对锅炉低温过热器进行技术改造,直接挽回经济损失840万元;他发明的“悬吊挂勾”在全国电力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此外,他精湛的高温高压带压堵漏技术,多次避免重大停机停炉事故,累计挽回经济损失超千万元。无论是平焊、立焊还是各种先进焊接方法,这位“焊枪舞者”都以卓越的技能展现了支撑“大国重器”的磅礴力量。


两位工匠的脱颖而出,是宁夏近年来持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成果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宁夏产业工人队伍中已涌现出全国劳模19人、全国技术能手7人,培育“塞上工匠”50名、塞上技能大师61名。为夯实技能人才基础,宁夏累计投入2.3亿元建设了87个实训基地,创新推行“工匠学院+企业学堂”双轨制培养模式,已培育出3600名“宁字号”技术能手。全区技能人才总量从28万人增长至41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显著提升12个百分点。目前,宁夏工匠学院已实现机构、编制、职数等全面落实,为工匠人才的持续涌现奠定了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这一系列举措和数字背后,是无数宁夏劳动者执着追求“技能报国”理想的生动实践,他们正用双手托举梦想,以匠心铸就辉煌。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津冀环渤海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