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奶牛良种时间从4年减至45天 内蒙古自主研发“育种1号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月11日,内蒙古犇腾牧业的奶牛养殖场里,几头6月龄牛犊的血液被采集送往实验室,它们的血液样本将通过“育种1号芯片”进行基因“解码”。过去需要等待4年左右时间才能判断这些奶牛的育种价值,如今45天就会揭晓它们是否是高产、抗病、长生产期的“优等生”。


在传统育种模式下,奶牛优良性状的筛选往往依赖漫长的观察与经验积累,如何快速识别并筛选出优质奶牛,提升养殖效益,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


去年年底,由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牵头、优然牧业赛科星研究院主持、联合科研院校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检测芯片——“育种1号芯片”问世,这标志着我国完全独立自主掌握了高产、抗病、长生产期奶牛的基因组检测技术。它如同给奶牛育种装上了“导航仪”,通过捕捉3万多个与产奶量、健康度相关的基因位点,可以精准、高效地识别并选育具有更高生产潜力、更强抗病能力以及更长生产周期的奶牛。经过半年多时间实践,目前已经应用于500多头奶牛的基因检测,筛选准确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奶牛育种是奶业的根基,是奶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育种1号芯片’的研发以全国96座规模化牧场、60余万头奶牛建立自主奶牛育种大数据平台为信息支撑,历时10年开发成功。在前期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团队为生产性能好、健康度高的牛群进行基因组检测,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对海量的基因数据和性状表型进行识别和评估,确保芯片覆盖关键育种性状。”优然牧业赛科星公司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喜和介绍。


2025年第十六届奶业大会上发布的《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显示:中国奶业用20年左右的时间,缩小了与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目前,中国奶牛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水平全球领先;单产水平进步显著,规模牧场单产已达部分奶业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份成绩的背后,奶牛良种化水平的持续升级是重要支撑。


“目前,内蒙古乳业科技‘突围’已在多项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采用‘育种1号芯片’对奶牛进行基因检测,比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方式效率提升4倍以上,而成本仅为全基因组测序的五分之一。我们将通过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推动奶牛育种的精细化和个性化发展,努力实现奶牛种源自主可控。”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福顺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津冀环渤海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