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2027年亦庄将能量产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8月9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据悉,经开区将通过十条“硬核”措施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精准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到2027年底,北京经开区将形成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规模能力。


8条支持措施全国首创


随着人形机器人“天工”、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接连落地,越来越多的“全球首个”在北京亦庄诞生。目前,亦庄已成功吸引众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集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基本形成了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场景解决方案的产业链条。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将在此迎来更多突破。“此次出台的专项政策中,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二次开发社区支持、打样券、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供应链响应平台等8条支持措施均为全国首创,加快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抢占全球机器人产业制高点。”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此次发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精准发力关键环节,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配套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大脑”“小脑”和机器人通用本体及关键零部件等技术攻关,支持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共性实验室,按照项目总投资情况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也面临数据采集贵、场景落地难等问题。为此,经开区将探索数据交易共享机制,推动具身智能数据开源开放,每年发放1亿元“数据券”,引导企业采购数据集、数据接口、数据模型等数据产品。


“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将实现


如何打通机器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2025年2月,北京经开区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按照计划,今明两年亦庄逐步释放万台、近50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需求,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产业园区、商业服务、医疗康养、电力巡检、市政管理、社区物业等社会经济重点领域。


据介绍,“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进一步推动落实该计划,从未定型产品首试首用、首台(套)奖励到标杆场景建设,分阶段提供全链条支持,加快推广应用机器人产品。


一台人形机器人既要有本体硬件的支持,还要有“大脑”“小脑”等关键技术的破解,上下游涉及大量供应商。“为了实现产业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我们将支持搭建机器人供应链快速响应平台,提供标准件快速物流、非标零部件快速打样等服务,依据项目投入按比例扶持发放‘打样券’,削减整机与零部件打样成本。”相关负责人说。


“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全新模式也将上演。根据政策,亦庄将全环节布局人形机器人高水平制造,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量产工厂,提供技术转化、工艺改进、型式试验、小批量试生产等服务,强化人形机器人共性制造服务能力,探索高水平“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柔性生产模式;鼓励租赁使用机器人产品,支持企业为人形机器人整机投保,保费可获补贴。


商超酒店医院将开放数据采集


如何让具身智能机器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亦庄还启动了“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将打造人机协同、产研共融的全域实训场,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


“首先是全区域开放真实世界数据采集资源。”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磊介绍,北京亦庄将开放商超酒店、药房医院、物流仓库等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真实世界PB级数据池,开源开放高价值、标准化、可交易的具身智能数据,服务全行业具身智能模型训练和本体智能化水平提升。首批20个具身智能实训场、近百个点位将于本月开放。


各位开发者也可以享受从代码到产品的全链路赋能。据悉,该政策围绕机器人创新成果共享、软硬件集成协同、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培育建设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为开发者团队提供免费机器人通用本体、研发空间、算力补贴、敏捷开发等要素支撑,鼓励创新团队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


在技术竞相突破和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亦庄也在探索机器人社会治理模式。据悉,经开区将探索形成有温度的机器人发展和应用模式,加强对机器人、具身智能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领域的理论研讨和体系构建,确保机器人安全、可靠、可控。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津冀环渤海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