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保定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抽检21474批次,合格率达98.95%。7月30日,记者从我市召开的2025年保定市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党政同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全过程治理,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强化协同治理。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印发全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和落实台账,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属地包保、风险会商、联合执法、“三书一函”等机制,推动食品安全各方责任落细落实。今年7月份,市场监管部门会同食品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启动实施“食安保定”三年行动(2025—2027),明确“健全一个责任体系”和“推进六大提升行动”的目标任务,统筹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协同治理,推动形成食品安全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强化隐患排查。聚焦肉及肉制品、校园食品、农村食品、餐饮服务环境、食品“三小”等重点领域和环节,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自今年6月底开始,在全市开展市场监管系统暑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对22个县(市、区)开展两轮全覆盖督查暗访。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食品生产主体1450家次、食品经营主体14039家次、特食类生产经营主体3829家次、餐饮服务单位9942家次、下发督办函47份。聚焦“一老一小”群众关注食品,农兽药残留、“两超一非”等突出问题,学校食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场所,开展学校食材集采平台、复用餐饮具等专项抽检。
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抽检21474批次,合格率达98.95%。同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协同发力,建立完善线索集中摸排、案情分析会商、线索双向移交、联合执法办案等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718件。
强化监管提效。依托我市校园食材集中采购平台,制定印发《校园集中采购食材全环节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集采平台食品安全工作指南》,开展仓储环节、大宗食材供应商等市级专项检查12次。推行“明厂(产)亮造”“明超亮店”行动,在食品生产、经营等关键环节引入AI智能抓拍,对食品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全市23家食品生产企业试点开展“明厂(产)亮造”,20余家大型超市门店积极推行“明超亮店”。在便民菜市场、网红餐厅、驴肉餐饮单位推广使用“智慧溯源秤”700台。全市7家农批市场推广使用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追溯系统。试点开展网络订餐“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150家入网餐饮单位实现订餐平台后厨实时直播,推进食品安全监督的可视化和透明度。
强化社会共治。与北京市丰台区建立“五互认一退出”区域协作监管机制,举办保定、丰台食品生产企业对接座谈暨调研考察活动,常态化推送“诚信企业名录”。持续加大食品安全精准普法和食安科普知识宣传力度。畅通12315全天候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开通“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报告系统”。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随机查餐厅”“随机查市场”等活动,在重点领域和行业鼓励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津冀环渤海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